兩姊妹都渴望擁有真心愛情,卻只有妹妹夏洛特是自由之身。席勒既非名門也不富裕,與她們母親要求的「好姻緣」完全沾不上邊。然而,時值法國大革命前夕,社會變動席捲全歐,全新的同居概念正在興起。卡洛琳於是說服三人嘗試以「三人家庭」(Ménage À Trois)的方式共處。因此,席勒娶了夏洛特,但依舊與卡洛琳保持著親密關係。兩姊妹關係雖逐漸緊張,卻也因為姊妹情深,相互分享了彼此的秘密與慾望。席勒雖然希望同時保有她們對他的愛,但姊妹分享同一個男人的這份承諾,卻越來越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…。
葛拉夫可說是德國最有才且多產的作者型導演。90年代他主要拍攝電視影集,尤其擅長拍攝犯罪題材,如《犯罪現場》(Scene of the Crime)、《布太太狂笑》(Mrs. Boo Laughs)以及《天蠍座》(The Scorpion),先後都成為熱播的經典節目。他並先後奪下「巴伐利亞電視獎」、德國「阿道夫格林默電視獎」、德國「巴登電視獎」、德國「廣播電視獎」以及「電視星大獎」。
2002年,葛拉夫以電影《懸崖》(The Rock)入選柏林影展競賽片,引發影壇熱議。觀眾與評審對這部以數位拍攝的電影,有著褒貶不一的兩極評價,但該片仍一舉奪下巴伐利亞電影獎年度最佳影片大獎。2005年,他以電影《紅色白鸚鵡》(The Red Cockadoo)再次叩關柏林,還接連奪下西班牙馬德里影展最佳導演、以及摩洛哥馬拉喀什影展最佳影片大獎。
卡洛琳馮倫格費爾德(Caroline von Lengfeld)1763年出生於魯多爾斯塔,父親是圖林根的貴族,妹妹夏洛特則在三年後出生。在父親過世之後,她們家族面臨了窘迫的經濟情況,因此卡洛琳在16歲時,即與後來成為帝國議員的拜倫馮博威茲(Baron von Beulwitz)締下婚約。她在1784年時成婚,同時為母親與妹妹提供經濟上的援助,並將母親、妹妹都接過來一起住。她們住在卡洛琳夫家位於魯多爾斯塔的宅第,1788年卡洛琳與夏洛特就在那裡遇見了席勒(Friedrich Schiller)。因為有這樣緊密的接觸,後世研究席勒的學者,推斷兩人的關係可能不僅是柏拉圖式的愛情。尤其一封殘存的書信,正巧暗示了當時的三人可能正陷入三角戀之中。
許多學者將席勒與夏洛特的婚姻,視作她們「三人行」的煙霧彈。在兩人的婚禮之後,卡洛琳稍稍遠離了席勒與她的妹妹,專家認為她是試圖給兩人塑造正常婚姻關係的空間,三人的複雜關係一直持續到夏洛特生小孩之後,才告一個段落。在席勒協助卡洛琳撰寫首本小說【艾格妮馮百合】(Agnes von Lilien)之際,兩人才又重新開始連絡。
卡洛琳曾與多位男性有過關係,她於1794年與拜倫馮博威茲離婚,隨後嫁給自己的表哥威廉馮沃佐根(Wilhelm von Wolzogen)。威廉馮沃佐根後來成為威瑪公爵家的大臣,卡洛琳因此再度回到圖林根,並且與席勒以及自己的妹妹再次交往起來,同時也潛心在自己的創作上。
夏洛特馮倫格費爾德(Charlotte von Lengfeld)1766年出生。她20歲時被送到威瑪,跟隨姑姑學習作一名仕女,藉此認識名流雅士、好有機會擠身豪門貴族,卻在那裡遇見了心儀的席勒。夏洛特邀請席勒前往姊姊家魯多爾斯塔度假,席勒才因而結識了卡洛琳。夏洛特的母親堅決反對她下嫁身無分文的窮作家席勒,或者說她其實是反對這個掩飾三人關係的婚姻煙霧彈。1790年席勒受聘於耶拿的大學任教,人生開始起步,夏洛特的母親這才點頭讓兩人成婚,並遷往大學城定居,先後生了四個小孩。
在卡洛琳重新踏入夏洛特與席勒的婚姻生活後,夏洛特默許姊姊與自己丈夫重修舊好,席勒也開始對卡洛琳的文學事業提供了許多幫助。史學家一般認為,夏洛特的體貼與細心,對當時的文壇起了正面的幫助,這不單指針對丈夫席勒的作品,就連德國文豪歌德與詩人科內伯爾(Karl Ludwig von Knebel)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她的影響。
1826年,夏洛特因心臟病而去世。
大文豪:席勒(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Schiller)
約翰克里斯多弗費德里希席勒(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Schiller)1759年11月10日出生於德國,童年時間大部分在馬爾巴赫(Marbach)度過,之後隨家族先後搬遷至洛赫(Lorch)與路德維希堡(Ludwigsburg)。為幫席勒尋求更好的栽培,席勒的雙親將他送至軍校,但席勒在軍校中卻沒法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科目,他先後攻讀法律與醫學,因為文學與藝術在該校是被禁止的,諸如古典文學、哲學以及戲劇,席勒都得秘密修習。
在與馮倫格費爾德姊妹的複雜關係中,席勒最後於1790年2月22日迎娶了妹妹夏洛特,並育有四個小孩。他後來定居威瑪,也使該地成為學者與藝術家的匯集地,吸引了諸如歌德、威蘭(Christoph Martin Wieland)以及赫爾德(Johann Gottfried Herder)等名人在此生活工作。席勒希望在威瑪家族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,雖然遲遲沒有著落,但他依然為家族提供經濟上的援助。1802年,席勒因其藝術上的成就獲得了威瑪公爵表揚。
多年來,孱弱的體質一直是席勒最困擾的問題。席勒於1795年開始了與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的友誼,兩人惺惺相惜、相濡以沫,一直到席勒1805年因肺炎逝世。
弗洛安史戴特(Florian Stetter)1977年生於德國慕尼黑,演出多以電視作品居多, 24歲時卻以大銀幕處女作《愛情,金錢,愛情》(L`amour, l`argent, l`amour)一舉成名,並勇奪最佳新進演員獎。之後,弗洛安史戴特星運一路被看好,連續演出了許多重要的德國電影,其中尤以2004年的《英雄教育》(NAPOLA)及2005年的《帝國大審判》(Sophie Schol- The Final Days),都成為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大銀幕代表作。